特色小镇怎么建?要百花齐放,不要一哄而上
编者按:小城镇是经济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生态文明建设、城乡协调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016年7月,住建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发出《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计划到2020年争取培育约1000个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特色小镇。同年10月11日,住建部公布了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名单,共有127个小镇入选。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要求,要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注意发挥城市群辐射带动作用;支持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镇发展。
目前,全国已掀起建设特色小镇的热潮,多点布局、各具特色、产城融合的特色小镇发展已经受到不少社会资本的青睐。大部分省份已明确了培育目标和支持政策,组织编制了规划,稳步有序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工作。与此同时,部分特色小镇建设“走样”,有的地方依靠政府部门打造“政绩小镇”,有的特色小镇房地产化明显,有的重“形”轻“魂”,路径单一,特色不足。为此,《半月谈内部版》编辑部组织“特色小镇”调研小分队,分赴山东、江苏、江西、湖南等地,对特色小镇建设面临的新情况、展现的新亮点、凸显的新问题开展了深入调研。
江湾镇
小城故事多,听像一首歌——那些“来了就不想走”的特色小镇
中国旅游第一镇、湖湘文化特色小镇、古典家具小镇、365众创小镇……作为中国新型城镇化的“新生事物”,全国各地的特色小镇建设日渐火热。一批批“产、城、人、文”有机融合、独具个性风情的特色小镇走进人们的视野。有的小镇美在生态环境,有的强在产业聚集,有的胜在人文底蕴,勾起了许多人对“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之诗意栖居地的向往。
江湾镇:山水人文融于一处
“这里峰峦叠翠,一年四季处处有山花;这里溪涧横斜,倒映着粉墙黛瓦。这里的村落,老屋中的雕刻精致奢华;这里的民风,醇厚中散发出淡淡的儒雅……”走进被誉为“中国最美乡村”的江西婺源县江湾镇,许多游客都会情不自禁地沉醉其中。作为中国第一批特色小镇,江湾镇围绕生态、文化优势资源,全力打造旅游小镇,并以旅游带动产业大融合,为当地百姓带来更多财富。
独特的徽州文化和青山绿水让这里充满魅力。这个面积为316平方公里,人口只有3.4万的千年古镇,不仅徽州文化底蕴丰厚,而且环境优美,全镇森林覆盖率高达89%。
趁着周末,福州游客王梅和家人乘坐合福高铁直达婺源。在江湾镇,她很享受地穿行在明清徽派古建筑之间。她告诉半月谈记者,来之前自己就做足了功课,知道这里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1个、省级历史文化名村3个、中国传统古村落4个;从宋至清,走出了明代军事家汪金宏、篆刻大师何震、抗倭名将江一麟、清代朴学大师江永等众多贤士。“人说看景不如说景,但这儿的一切完全符合我的预期和想象,真的很棒!”
江湾镇风光
江湾镇党委副书记叶勇强告诉半月谈记者,旅游是全镇的核心、特色产业,辖区内有5A级景区1个、4A级景区2个,还有一大批新型景区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全天候、四季游的旅游发展格局正在形成。
“光有外表不行,还要有内涵。”叶勇强说,江湾重点筛选和打造生态文化景观特色村,涌现出大畈砚雕、汪口“三雕”、晓起民宿等一批特色文化主题村落。
“特色小镇的打造,必须与产业规划统筹考虑;特色小镇的繁荣,必须有产业支撑。”叶勇强说,江湾大力发展“旅游+农业”“旅游+工业”,积极引导绿茶、雪梨、皇菊、油茶、冷水鱼等传统种植养殖项目向现代农业转型发展,并引入博达天然矿泉水等项目,扶持大畈砚台产业发展,将大畈砚台打造成独具婺源特色的旅游商品。
荷叶镇:湖湘文脉,耕读之乡
湖南省双峰县荷叶镇,镇如其名,全镇地形就像一面展开的碧绿荷叶,四周山峦延绵,守护着荷叶盆地的万亩良田,守护着耕读传家的地域文化精魂。这里曾走出晚清重臣曾国藩。
毛泽东曾言,予于近人,独服曾文正。在曾国藩的故乡,他一生的精神财富,通过故居、家书、教育等形式流传下来。曾国藩研究会研究员刘建海说:“如果说曾国藩是一本大典,其故居富厚堂就是它的封面。”
刘建海告诉半月谈记者,与有些豪宅大院不同,曾氏家族的宅子传承的不是财富、不是地位、不是美景,而是家风,这使得曾氏家族赖以延绵百年。以“读古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少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居家以不晏起为本,居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的“八本”家训为经,以“书、蔬、鱼、猪、早、扫、考、宝”的“八宝”治家思想为纬,这个小镇处处体现着读书、种菜、养鱼、喂猪、早起、扫屋、祭祖、睦邻的中国传统耕读文化。
事实上,荷叶镇的历史文化遗迹远不止富厚堂。敦德堂、万宜堂、白玉堂、葛氏宗祠……每一座老房子都有故事,都代表着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走在荷叶镇,这里优美的环境、淳朴的民风、干净的村宅令人心旷神怡。2000亩荷花基地、5000亩油菜花基地、4万亩高产水稻基地,紫云峰梯田、九峰山森林公园等景点美不胜收。人文旅游、乡村旅游、特色农业休闲旅游发展迅速,涌现了不少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
湖南省双峰县委书记禹敏表示:“荷叶小镇之所以名列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关键在于地方的文化传承和影响力,荷叶最有魅力、最具张力的是文化品位和文化底蕴。”未来,荷叶镇将打造湖湘文化中心,推进家风家教示范基地建设;围绕蔡和森和蔡畅故居,打造红色旅游目的地;依托荷叶的美好人居环境,打造健康养老产业。
水落坡镇:古典家具美名扬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随着山东特色小镇建设的推进,这样的诗意生活不再只是停留在大多数人的梦中。一些特色小镇,不仅留住了乡愁,还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根据2016年9月公布的《山东省创建特色小镇实施方案》,山东计划到2020年,创建100个左右产业上“特而强”、机制上“新而活”、功能上“聚而合”、形态上“精而美”的特色小镇,成为创新创业高地、产业投资洼地、休闲养生福地、观光旅游胜地,打造区域经济新的增长极。
滨州市阳信县水落坡古典家具小镇就是其中之一。刚下高速,鲜明的小镇特色映入眼帘:沿街家家户户都摆着大大小小的石磨盘。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起,水落坡百姓就开始走街串巷,从事“收旧卖旧”这个行当了。最初,村里的人推着小独轮车去天津、河北等地收购旧家具,淘选铜钱、银元之类的小文物。后来,大家发现一些旧家具卖得太便宜,就收集起来再加工,然后卖到大城市。水落坡镇的家具制造业就这样逐渐发展起来。
在镇上桃源市场的“天下古玩”店铺,店主常学良正拿着手机和微商群里的代理们沟通,他身边是两处专门用于拍摄古玩物件的摄影棚。“我父亲那辈人都是走街串巷把收来的物件卖出去,你看我,现在有700多个代理,每天坐在店里拍照、发快递就能把东西卖到国外去。”常学良说。
水落坡镇副镇长董颖介绍,如今,水落坡镇家具产业从业人员已达到两万余人,由原来收购旧家具进行翻新向高档古式家具和仿古制作方面发展,涉及村庄37个,年交易额达30亿元,产品占全国古家具市场三分之一的份额,形成了“北有高碑店、南看阳信县”的格局。这里的古旧家具、仿古家具占据了北京、上海市场的“半壁江山”,产品远销欧美和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水落坡镇古旧家具的美名传向了世界各地,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古典家具文化产业基地”“中国收藏文化名镇”。
众创小镇:365天都在双创路上
位于上海市宝山区庙行镇的“365众创小镇”,其名字就彰显了小镇的特色:即365天每一天都奋斗在双创的路上。与此同时,这个小镇也具有长三角地区众多古镇景点“小而美”的特质。
“小”即骨架小,占地面积少。这儿原本是4个老国企的仓库,储藏的是棉花、物料,而现在,蕴藏的则是创业者的活力与激情。“美”指“颜值”高。入驻小镇的创业者多为80后,企业也是清一色的科技创新型企业。赤橙黄绿、几何图形的装饰,企业家沙龙等活动,将这里变成“梦想的乐园”。
小镇企业管理部负责人告诉记者,入驻的创业者看中的是小镇的创业氛围、孵化器功能和投融资服务。小镇地方小但功能全,聚焦高技术信息服务业产业链发展,由宝山区政府联合相关行业协会等机构,围绕产业链运作必需的信息流、资金流、物流、技术流、人才流等关键要素,打造富有特色的公共服务平台。
对初创企业而言,最关键的是资金。如今,这里形成了政府和担保公司、银行联合担保模式,在小镇构建了授信额3亿元的互助投融资平台。还有银行、VC、PE、小额贷款公司等近30种融资渠道。目前,小镇已吸引德同资本、清科创投、麦腾创投等国内投资机构入驻。
众创小镇是上海科技金融创新示范基地,力求引进、孵化、培育一批“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企业。如今,宝山区类似“365众创小镇”的还有高境镇的“科技小镇”、月浦镇的“智能制造小镇”、罗泾镇的“生态旅游小镇”等。以往的宝山老工业随着金融和科技创新的热潮,步履变得轻快起来,而曾经厚重的工业发展史,也成为这些特色小镇发展的良好基础。
要百花齐放,不要一哄而上——特色小镇发展问题凸显
当前,各地普遍形成一种共识:建设特色小镇对于地方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小城市培育等将发挥积极作用。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等部门已出台了相关政策文件,各地也纷纷出台推进特色小镇建设的具体政策。无疑,特色小镇将成为新型城镇化的关键词之一。然而,在我国,特色小镇毕竟是个新事物,一些地方在探索和推进的过程中,发展理念、规划路径、政策协调、体制机制转变等方面都存在一些盲区和难点,亟待重视和破解。
“特”在哪
国家发改委在《关于加快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了非建制镇的特色小镇和建制镇的特色小城镇两种形态。“特色小镇主要指聚焦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集聚发展要素,不同于行政建制镇和产业园区的创新创业平台。特色小城镇是指以传统行政区划为单元,特色产业鲜明、具有一定人口和经济规模的建制镇。”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对特色小镇的调研报告中指出,“特色小镇是集产业链、投资链、创新链、人才链、服务链于一体的创业创新生态系统,是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绿色化融合发展的新形式”。在较早推动特色小镇建设的浙江省,特色小镇的形态更多的是“非镇非区”,既不是行政区划单元上的一个镇,也不是产业园区的一个区,而是按照五大发展理念,聚焦浙江七大新兴产业,融合产业、文化、旅游、社区功能的创新创业发展平台。此外,全国还有一些地方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强调“特色小镇指的是位于城市周边、相对独立于市区,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和一定社区功能的发展空间平台”。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政策研究和试点指导处副处长魏劭琨认为,尽管说法不尽相同,但对于特色小镇的特征,全国上下已基本形成比较统一的认识,即产业特而强、功能有机组合、形态小而美、机制新而活等。
一是有特色。魏劭琨说,特色小镇一定是一个有产业基础和发展潜力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能够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从传统单一的制造环节向研发、设计、文化、旅游等功能和环节延伸,开发高端产品,占领高端市场。绿维文旅控股集团董事长林峰认为,特色小镇需要坚持特色产业、旅游产业两个发展架构。特色产业的选择需要立足当地资源禀赋、区位环境以及产业发展历史等基础条件,向新兴产业发展、传统产业升级、历史经典产业回归三个方向发展;旅游产业具有消费聚集、产业聚集、人口就业带动、生态优化、幸福价值提升作用,也是引领特色小镇发展的主要动力。
二是形态小。特色小镇不像一般小城镇那么大,是一个小范围的区域,同时也与产业园区的功能单一不同,同时兼具产业、居住、休闲、文化等功能。一些专家认为,特色小镇的“特色”应在于形成独特的风格、风貌和风情。风格是小镇的性格和个性;风貌是其独特的建筑与外观,要与文化传承结合,与自然生态一致;风情是以历史文化、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软环境为基础,结合演艺、社区活动、人际交往,形成独特的文化价值。
三是机制新。特色小镇的建设是以政府为主导、以市场为主体、社会共同参与的开发模式。政府以顶层设计、制度建设、服务管理为主要任务,把控整体方向、创造制度环境、建设基础设施、提供公共服务;企业通过资源整合以及市场化的运作管理方式,成为小镇建设的主角;当地居民,则积极参与和有效监督。
盲目跟风易形成泡沫
当前,各地建设特色小镇非常积极和活跃。从正在上马的一些特色小镇项目看,大都已考虑了“概念策划、空间规划、项目计划和资金筹划”四划叠加的综合性方案,并向国际上流行的“多规融合”靠拢。但值得注意的是,有的地方也出现了跟风炒作、急功近利、速战速决等运动式、唯政绩的不良倾向和苗头。
一些地方对特色小镇的认识存在偏差,缺乏科学规划,特色不突出。魏劭琨指出,有些地区将特色小镇理解为简单的城镇建设;有些地区将特色小镇作为要政策、要帽子、要指标的途径;有些地区将特色小镇看做是房地产开发的延续;有些地区对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只是盲目跟风。
轻规划、拍脑袋建设的现象特别值得警惕。在特色小镇建设热潮中,有的地区在短时间内就完成了诸多特色小镇的规划。这些规划,有的没有充分考虑小城镇的自然环境、生产生活方式、文化等特色,有的没有找准小城镇的功能定位。有的领导调研不够深入,头脑一热就抛出规划思路,还将规划蓝图搞得非常宏大,投资规模大,战线拉得长,把小城镇建设搞成了“大跃进”。江西旅游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曹国新认为,无论是特色小镇,还是美丽乡村,都是持续发展的事业,需要“持久战”思维。地方政府在编制规划和下达任务时,要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充分认识所在地区的优势与劣势,避免为了短期政绩一哄而上。
值得注意的是,在一些地方特色小镇建设出现了房地产化苗头。魏劭琨说,一些特色小镇将工作重点放在建设上,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甚至包括大规模的房地产开发。然而,特色小镇都要经过长时间的培育,哪里是简单的规划和房地产建设就能造出来的呢?在房地产去库存任务艰巨的情况下,这一苗头很可能进一步增加去库存压力。
特色小镇需练“内功”
不少小城镇原本发展水平较低,因此,特色小镇建设面临很多制约,相关制度也不完善。
在资金问题上,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欠账较多,需要较多投入,但一些地方自身财力有限,社会资本也有限。
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的特色小镇起凤镇副镇长查玉国说,上级拨付的特色小镇扶持资金为每年两三百万元,而要求总投入为每年6亿元,虽然可以引入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但供需还是相差甚远。为了解决资金难题,当地采取的方式是:县级投融资平台设立马踏湖生态旅游小镇建设专项资金;授权马踏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作为独立的镇级融资平台开展金融融资;支持起凤镇以PPP模式、BT模式、委托运营、合资合作模式引入社会资本。
在土地问题上,一些特色小镇大规模发展房地产会挤占特色产业用地,甚至造成土地浪费。而且,很多小城镇采取租赁集体建设用地的方式,管理不规范,容易引发一系列问题。
在人的问题上,由于一些特色小镇没有考虑好产业发展问题,对人口吸引力不强;一些特色小镇的房地产开发导致房价上涨,反而阻碍了人口流入,最后可能成为一座空城。
特色小镇的核心“内功”是特色产业,而有些小镇产业链较短或产品附加值较低,亟待转型升级。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水落坡镇副镇长董颖告诉半月谈记者,镇里的收藏产业经过几十年发展,在行业内有较大影响力,但产业链条集中于收购、生产制造环节。如何发挥“收藏+”功能,发展衍生产业,实现从古旧家具专项市场向民俗文化旅游区的转型升级,是当下亟须破解的一个课题。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授闵学勤认为,有的小镇为了营造特色进入创建名单,大力宣传当地传统产业,如皮革、毛纺、茶业、竹业、陶瓷等。实际上,一些产业如不进行现代化升级改造,并嫁接互联网平台,很难重新焕发生机,保持持续增长。有些小镇冠以软件小镇、科技小镇、创业小镇、环保小镇之名,听上去极富现代意味,但如果不吸引人居、引导消费,很可能落入产业园、开发区的套路,小镇居民大量的日常消费和文化消费还需回到城市中心。
如果说这一波特色小镇建设浪潮,是从“千城一面”的城市化向“百花齐放”的城镇化转向的话,其解读不能单纯停留在表面的特色上。更深层、更具差异化的小镇内涵、小镇风情、小镇灵魂才是重点所在。如何寻找特色小镇之魂?恐怕不少进入创建序列的特色小镇在这方面还未做足功课。闵学勤说,从根本上讲,特色应该是由产业、环境、文化等融合而成的独特的小镇生活形态。正因为这样,特色小镇之魂不可能在短时间内缔造,而需要在建设运营过程中不断探索、追寻,逐渐成形,特色独具。
中国城镇化新引擎:小镇不大,能量很大
近年来,一种肇始于贵州、浙江的城镇化模式——“特色小镇”横空出世,并迅速推向全国。这一创新实践进一步丰富了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并对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推动作用。预计到“十三五”末,1000个国家级特色小镇的开发,将带动2000个省市县特色小(城)镇开发,为新型城镇化注入强大动力。
缘起:小城镇,大问题
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城镇化进程加速,城镇化率平均每年增加1.3%,每年约1750万人涌入城市。随着一线城市房价不断上涨、人口逐渐饱和,政府越来越重视打造小城镇,带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同时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镇既是地理坐标又是文化坐标。”苏州市吴江区震泽镇党委书记陆斌说,比如震泽镇,就既是一个地理区域,又是丝绸文化的代表。震泽以前发展乡村工业,就是费孝通先生所说的“小城镇,大问题”中的小城镇,意思是在城镇化进程中,由于各种原因,资源逐渐向大中城市聚集,小城镇发展遭遇诸多问题。
“过去,城镇化是工业化带动的。今天,要解决广大小镇和村庄的发展问题,不能限于以前的发展模式,要综合考虑问题。”绿维文旅控股集团董事长林峰说,由于过于依赖重工业,一些地方生态被破坏,高耗能不可持续,县域经济、镇域经济发展面临巨大挑战。
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陈飞认为,在新型城镇化探索中,通过特色小城镇推动区域城镇化,这种发展路径的背后,体现的是“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城镇化新理念,追求的是产城融合、可持续发展、人居环境好等多重发展目标。
南京大学商学院教授、长江学者刘志彪认为,在城市和乡村之间建设特色小镇,主要是为了加快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实现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建成“产、城、人、文”四位一体的新空间、新兴社区。以江苏为例,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搞乡镇工业,其实已经在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但那时候更重视生产功能,对生活和生态功能重视不够。上世纪90年代兴起的各种高新区、开发区,还是更重视生产功能。“现在必须补上生态和生活功能,这本质上是一种再城市化。”
诉求:小城镇,大格局
忽如一夜春风来。特色小镇作为新型城镇化战略的一招妙棋,自提出起便受到极大关注。半月谈记者搜索百度指数发现,从2016年7月起,特色小镇这一关键词的热度一直维持在高位,2016年10月、2017年3月分别出现峰值,形成两轮社会舆论的小高潮。
半月谈记者了解到,早在“十二五”期间,贵州就初步确定建成100个各具特色的示范小城镇,并将“绿色小镇、山水城市”作为建设理念。浙江省紧随其后,以产业升级为目的,提出打造“产、城、人、文”四位一体的新型城镇,树立了新标杆。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冯奎指出,我国有将近2万个建制小城镇,它们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现实载体、存量载体。
“特色小镇是新型城镇化的路径之一,而且是一条富有活力和潜力的路径。”林峰说,特色小镇是一种创新发展模式,是就地城镇化的成功架构,适应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需要。
陆斌认为,特色小镇应坚守的核心是:这个镇是不是让老百姓越来越喜欢,政府的工作是不是让老百姓越来越满意。“特色小镇不仅要有特色产业,还要有特色社会生活,理顺特色小镇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至关重要。”
目前,江苏、四川、湖南、天津、重庆等省市都出台了特色小镇建设措施,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金融机构也相继出台文件,对特色小镇建设给予信贷支持。
浙江省已明确将特色小镇定位为综合改革试验区:凡是国家改革试点,特色小镇优先上报;凡是国家和省里先行先试的改革试点,特色小镇优先实施;凡是符合法律要求的改革,允许特色小镇先行突破。由于特色小镇具有明确主导产业,未来国家和省级扶持政策将更直接地激活县域经济发展。
期待:小城镇,大空间
虽然“小”字当头,小城镇的发展空间却不可小觑。有专家预计,将有1亿至2亿农村人口通过特色小镇实现就地城镇化,并带动2亿到3亿小镇居民实现收入的大幅提升。
“特色小镇仅基建投资就将超万亿元。”申万宏源证券发布研报称,以2015年城乡建设统计公报中约5万亿元的基建总投资来测算,特色小镇未来带来的基建投资总额将达到1.75万亿元左右。华泰证券发布研报称,2016年特色小镇政策集中释放,未来大概率迎来快速发展,预计“十三五”期间市场规模或超10万亿元,地产商、建筑园林企业和运营企业都将获得较大收益。
从浙江省已经初步建成、企业已进驻运营的部分小镇来看,平均一个特色小镇投资额约为50亿元。其中,规模较小的达到10亿元,较大的达到百亿元。浙江省发改委数据显示,2016年1月至9月,37个特色小镇共完成投资480亿元,预计到今年底可完成投资额超600亿元,约占规划中100个小镇5000亿元投资的12%。
“建设特色小镇是好事,我现在最怕的是一些地方大干快上,泥沙俱下,结果把特色小镇的名声给毁了。”原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说。他对特色小镇发展前景、市场空间表示乐观,但同时指出,不能一哄而上,政府要激励企业去创建小镇,而不是取代企业,更不能取代企业家的功能。
专家表示,在全国层面,特色小镇创建刚刚起步,迫切需要理顺开发理念,梳理开发逻辑。要把市场配置资源的核心发展架构,落实到规划中、开发中,落实到投融资及产城人文一体化运营中,避免走弯路、断头路。真正实现创建一个特色小镇,带动一个区域发展,富裕一方百姓。